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随州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3-01 09:30 发布机构:随州市人民政府 编辑:随州市商务局 审核: 徐家欢 字号:[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随州高新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随州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6月2日

随州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本规划根据国家《“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和《湖北省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我市商务发展的总体构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是新发展格局下指导我市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十四五”时期全市商务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一)外贸进出口和出口。年均增长10%,到202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8.47亿美元,出口总额达到17.4亿美元。

(二)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5年,实现利用外资(FDI)规模达到6000万美元。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到202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亿元,限上企业达到700家。

(四)外经合作。“十四五”时期,力争培育外派劳务资质企业实现零突破,境外设立投资企业新增3家以上。

(五)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11%,农村电子商务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12%,到2025年,网上零售额达到57.1亿元,农村电子商务网上零售额达到18.9亿元。

(六)服务贸易。加快重点服务贸易领域的创新发展,打造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或示范园区,争创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专栏一 “十四五”时期随州市商务发展主要目标

项目

2025年

预期值

“十四五”年均

增幅

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81

8.5%

电子商务网上零售额(亿元)

57.1

11%

农村电子商务网上零售额(亿元)

18.9

12%

对外贸易

货物贸易进出口(亿美元)

18.47

10%

货物贸易出口(亿美元)

17.4

10%

外商投资

实际利用投资(FDI)(万美元)

6000

8%

二、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把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围绕消费最终需求,刺激重点品类、激励重点企业、开展重点活动、联系重点县市区,着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下沉扩容,统筹推进多层级消费中心梯次发展,建立完善城市和县域商业体系,培育壮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

(一)构建新消费格局

1.提升城市消费,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优化区域商业空间布局,加强与城市规划的衔接,不断完善市级、区级、社区的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形成层级分明、模式创新的现代化城市商业网点体系。加大对本土品牌发展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消费类龙头企业。鼓励实体流通企业利用线上资源、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重点发展体验式消费,支持依托互联网的外卖配送、即时递送等新业态的发展。推动大型实体店向智能化、多样化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型,加大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设施投入,由商品销售主导向商品和服务并重发展。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应急调运、储备调控手段,夯实基础储备能力,及时处置市场突发事件,保障消费市场运行平稳。

2.发展服务消费,优化民生服务基础。依托吾悦广场、万达广场、卓尔青铜古镇分别在城北、城南、城西打造集商务、购物、文化、娱乐一体的城市商圈,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对老火车站片区改造,建设城东商圈。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打造社区“10分钟生活圈”。扎实开展楚菜品牌创建工程,推动楚菜产业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夜间经济创新发展。依照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和城市管理规定,推动省级步行街改造和特色商业街创建工作,支持解放路商业步行街和草甸子商业特色街的申报创建。合理布局随州特色夜市街区,充分释放夜购、夜宵、夜娱等夜市消费潜力。依托举办各类节庆活动,以万达、大润发、吾悦广场、解放路等商圈为载体,推动旅游服务向休闲、度假、购物等转变,鼓励特色休闲业态开发和创新,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3.积极申报美食地标城市,打造“随州四宝”品牌。结合地方特色和优势,形成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联动机制,积极向上申报“泡泡青美食之乡”“詹王美食之乡”“香菇宴”等美食地标称号,多形式打造“吃出智慧的香菇、吃出韵律的泡泡青、吃出力量的拐子饭、吃出浪漫的巧克力蒜”随州美食四宝,带动餐饮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出有规模、上档次、有品牌、叫得响的餐饮美食品牌。

4.狠抓物流标准化建设,提升流通业发展水平。在农副产品、电商、药品等重点民生领域,开展物流标准化工作,推动城市末端配送服务标准化,解决社区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促销活动,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一步优化货物商品流通、仓储、集散分拨流程,建立一体化运输体系,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提高全市物流吞吐能力。

5.培育绿色理念,促进绿色消费。推动企业发展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销售和绿色回收,促进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增强市民节约意识,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支持万达广场、吾悦广场2家企业创建国家级绿色商场,鼓励电商平台、大型商场、超市等流通企业设立绿色低碳产品销售专区,加大绿色产品的销售力度,引导绿色消费。

(二)突破性发展电子商务

1.推动电商模式和业态多元发展。大力推进移动电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扩大移动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积极发展移动定位、移动支付等服务。鼓励小微企业或个人通过微淘、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媒体开展社交电子商务,发展粉丝经济。充分发挥直播电商“引流带货”功能,推动电商直播在商贸领域内的应用,与专业批发市场、传统商超、步行街、商圈等开展合作,开拓“线下打烊、线上开播”的新运营模式,助推全市传统商贸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2.深化电子商务多领域应用。引导制造业企业与供应商、采购商实现网络对接,支持发展制造业网络直销等电子商务模式。引导更多的商贸流通企业在电商平台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全流程运营,发展“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线下体验、线上交易”业务。引导有条件的专业市场设置电子商务专区,完善网络接入、仓储、快递配送、结算等电子商务配套功能。引导商场、超市创新发展理念,运用各类电商平台拓展业务,实现网上下单、即时送货或就近提货的新模式,推动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支持小微网商和个人创业者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分销与零售业务,加快形成一批网商集聚区,打造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3.加快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依托现有电商园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按照“专一、专用、专业”的要求,吸纳同类电商企业向同一园区聚集,鼓励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推动高新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步伐,打造全市示范性综合电商基地。支持和引导曾都区以专汽产业为依托,随县及广水市以本地特色农产品产业为依托,建成各具特色的电商产业园区。

4.加强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加快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快递企业加强合作,鼓励快递企业探索“仓储一体化”的新型配送模式,为电商提供仓储、包装、分销、配送“一条龙”服务。支持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快递进村”工程,健全农村快递网络体系。结合农产品仓储配送特点,培育3—5家本地龙头冷链物流企业,带动特色农产品冷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基础物流设施建设。

(三)推动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建设

1.加快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抢抓机遇,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加快推动县域商业网点设施、功能业态、市场主体、消费环境、安全水平等方面的改造升级。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

2.加快推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市场、大平台建设,加大市场投入、改善经营环境,引导商品市场整合生产、销售、金融、物流等资源和需求,打造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带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推动商品市场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培育一批商品经营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标准示范型商品市场。建立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监测体系,构建覆盖全面、设施现代、经营规范的“菜篮子”保障体系。

3.加快推动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培育壮大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优化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推动农产品物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合作社积极开展“农批零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发展直供直销,带动农产品基地发展和品牌建设。发展“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新模式,促进农产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加快全市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

三、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一)壮大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构建高质量对外开放新格局

1.催生外贸内在新动力,提升出口特色产业水平。全力促进香菇产业稳生产、稳市场、稳客户、抓转型,推动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优质特色产品走出去,全力打造“现代农港”。推进市场多元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大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拓力度,扩大专用车产业外经出口规模。到2025年全市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出口额占比达到60%以上。

2.优化外贸出口结构,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通过扬优势、创特色、拓市场、强规模,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出口基地对稳固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香菇龙头外贸企业引领作用。以国家、省、市外贸扶持政策为导向,进一步提高扶持资金的覆盖面和受惠率,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及装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重点扶持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机电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以及特色农产品、纺织服装、化工等传统产品扩大出口,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推动1—2家龙头出口企业上市。

3.加快外贸新业态发展。鼓励外贸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展会,积极应用“新零售”平台。支持外贸企业加快产品国际认证,规避贸易和技术壁垒,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采购贸易、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体平台培育力度。

4.努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全面提升和拓展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扩大外贸全流程服务覆盖面,为更多中小微企业开展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海关监管场所建设,协助随州海关做好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建设推进工作,有效提升企业通关效率,降低企业出口成本。

(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1.健全利用外资长效机制,形成利用外资比较优势。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制度改革的新模式,制定扶持外资发展的有效措施,大力推行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保姆式”服务机制。推动加快完善与《外商投资法》相适应的外资管理体系和配套政策。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建立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完善信息报告平台,优化数据报送流程,保障数据及时、准确、完整。

2.进一步加大对外资项目的招商力度,扩大利用外资总量。通过引进外资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行业提档升级,着力提高外资并购的比重,进一步深化投资促进工作,探索专业招商的实施路径,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开展“一对一”式的上门招商活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在大力推行专班招商、驻点招商、节庆招商、以商引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云招商”“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招商模式,做到整体推介与专业招商有机结合,精心组织招商活动,吸引更多外资项目落户随州。

3.加大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能。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结合全市现有的食用菌、专汽及零部件、电子器件、风机制造、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优势行业,加强产业整合,提升产业承接外资能力。

(三)抓住机遇,多头并举,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

1.突出产业优势,巩固和扩大境外投资。引导对外投资企业主动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优化对外投资思路,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走出去”上下功夫,鼓励更多条件成熟企业在境外设立销售中心,建设工业园区、生产车间,在转移富余产能的同时,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同步“走出去”。

2.创新合作方式,进一步开拓外派劳务市场。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外派劳务服务网络体系,努力提高对外劳务合作层次,改善现有的外派劳务结构,保持对外劳务的稳步发展态势。

3.发挥带动作用,实现外经、外贸融合发展。继续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通过积极对接央企、抱团出海等方式,将专用车等产品通过援外工程承包平台,推向沿线国家市场,以此推动对外投资发展。

(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服务贸易提档升级

1.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争创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大力扶持发展一批服务贸易新兴企业、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动、园区发展、分批跟进”的服务贸易发展新局面。抢抓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带来的市场拓展、创新发展和国际合作三个新机遇,有效契入服务贸易发展快车道,努力创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随州高新区和各开发区争创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2.加快重点服务贸易领域创新发展。围绕承载中华文化特色和专汽技术服务领域,充分挖掘随州地方服务贸易优势,加强对企业在特色服务、离岸服务外包方面的跟进指导,引导服务园区和出口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茶叶、中医药、中餐文化等领域的特色服务产业建设,突出中医药服务出口。支持文化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创作开发优秀文化产品服务,培育文化贸易优势。组织企业参加服务外包、技术创新、智慧城市、物联网科技等重点服贸专业展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突破发展、高成长性产业集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

(一)加快特色出口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特色优势农产品走以外循环为主体、品牌化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之路。到2025年,力争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60家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0亿美元。

(二)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链

依托香菇产业联盟加大研发力度,围绕前端香菇棒集中制作、中端规模化种植、后端产品深加工,重点培育一批香菇加工企业,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成全国同行业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香菇深加工出口企业。加快随州香菇博览园、湖北香菇研究院、全省农产品检测中心和线上“随州香菇馆”、随州香菇交易所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的香菇产业服务平台。抓好国家级香菇优势产业集群和香菇产业一二三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机遇,高质量建设香菇现代产业园。支持香菇出口企业线上线下同步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全市香菇企业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和展示、批发、仓储、零售等营销服务网点。

(三)聚焦优势产业打造对外贸易新优势

持续夯实我市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重点出口优势产业,努力培育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产业集群。加快“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与神农架开展区域协作活动。巩固和扩大专汽产业与央企外经合作的成果,进一步加大专汽产业供货转自营出口,鼓励专汽优势企业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加快对沿线新兴市场的境外投资。大力发展茶叶提取物技术,开发茶多酚、茶皂素、茶氨酸等制剂原料,加快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将随州打造成全省茶叶深加工出口基地,力争到2025年茶叶出口过1亿美元。全力支持犇星等重点企业打造医药化工出口板块新航母,带动医药化工出口板块成为我市对外贸易第三特色增长极。

五、全面深化商务改革

(一)全面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以新理念激发商务发展新动力。加强政策研究,加大探索力度,着力推进商务工作从需求侧管理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在商务各领域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进行产品、服务、商业业态、贸易模式等创新,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加快培育商务发展新动力。

2.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千方百计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要,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现代流通,改善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推动供需有效衔接,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等方向转变。

3.大力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优化调整外贸结构,提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品牌知名度商品出口比重,推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加大服务贸易比重,加快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产业,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

(二)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落实好国家对外开放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精神,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行境外投资以备案为主的管理模式,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学习借鉴湖北自贸区经验,推动各项改革创新成果在我市落地生根。

2.探索构建彰显特色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先导战略,推动各县市区把对外开放摆在战略高度和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开放、促开放的新局面。

(三)加快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1.强化法治保障。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把依法行政作为商务工作的基本遵循,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深入贯彻《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扩权赋能强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推动相关部门重点在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务环境、开展清费治乱、规范市场秩序、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畅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举报渠道,规范投诉举报制度,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2.加强市场监管。着力构建权责明晰、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制保障的市场秩序监管格局,打造诚信、安全的消费环境。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提升市场监管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大力推进商贸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建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流通追溯信息链条。支持商会、协会、产业联盟等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实现市场秩序社会共治,推动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3.加快诚信建设。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经营示范创建”“商务诚信大讲堂”等活动,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和信用管理能力,营造商务诚信文化环境。

4.优化营商环境。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各级商务主管部门驾驭商务工作的能力。强化商务系统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依法加强商务行业管理,形成稳定、透明、高效的商务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和完善全市商务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商务运行调控监测,加快全市商务系统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强化内贸专项规划的龙头作用,科学布局城市商业网点。

六、“十四五”随州商务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商务系统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组研究商务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对重大商务问题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着力推动全市商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加强商务系统政治机关建设,以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建设为载体,以党建引领争创商务一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二)树牢安全意识,确保大局稳定

深刻把握大局大势,切实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底线思维,自觉肩负起政治责任,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安全生产法》规定,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落实好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责任,织密织牢安全防范监管网络。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战略定力,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更好发挥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作用,真正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居安思危、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工作中。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牢牢守住底线,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提高能力本领,完善防控机制,把抓当前和谋长远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

(三)推进商务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选任管理,严格选人用人程序,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严把政治关、廉洁关、素质能力关,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商务干部队伍。围绕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选干部育人才,着力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经贸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育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大培训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商务干部队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四)积极争取商务经济发展政策扶持

认真贯彻执行好国家、省、市制订的一系列关于扩大开放、鼓励发展外经贸、商贸流通业的政策规定,同时出台鼓励商务经济发展的支持意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扶持政策。加强各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各地实际探索和创新促进本地区商务发展的政策和先进做法。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扩大消费信贷、刺激居民消费增长、优化管理服务的工作合力,切实为商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