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关切>工作动态
“大洪山现象”大家谈

发布日期:2020-11-16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随州市商务局 审核:胡欢 字号:[ ]

编者按:随州是著名的香菇之乡,并非茶叶主产区,但除了香菇,茶叶出口也走在全省前列。其中有什么秘诀?如何从“一花香”到“百花香”?本报对“大洪山现象”的系列报道引起各方关注,专家学者、业界人士纷纷从功能再造、产业升级、市场营销等多个角度,对县域经济如何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招”。

跳出“产什么、卖什么”的传统思维

湖北省社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肖艳丽

除了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用好“大洪山”这个区域品牌之外,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抓好了“拼配”这个适销对路的关键点,一步一步打开、做大了出口市场。

所谓“拼配”,就是从发现市场,深度研究市场需求出发,将“跨季节、跨区域、跨品种”的原料茶聚拢到一起,再进行拼配加工,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这种“买全国、卖全球”的路子,实际上就是资源集聚过程,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一个并非茶叶主产区的随州变成了茶叶出口大市。

思路一变天地宽。什么叫做“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就是跳出“产什么、卖什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思维和路径,把寻找市场的眼光打开,把生产产品的思路放宽,从而闯出了一片大市场。浙江县域经济的崛起,正是从一个个“无中生有”的故事中产生的。

从有处着眼 从无处生根

随州市商务局局长 袁冬国

一个曾经以香菇出口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却把茶叶出口做成全省前列,形成引人注目的“大洪山现象”,靠的是解放思想、观念转变,走的是一条“从有处着眼、从无处生根、扬长补短”的农产品外向型发展新路子。

立足自身积累的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及企业管理、技术、品牌、创新、资金、人才等优势挖潜力,可谓“从有处着眼”;转变思维,放眼省域乃至全国突破资源局限,进行资源聚集可谓“从无处生根”;发挥自身基础和条件优势,补齐短板,在“长”与“短”中辩证转换、有机融合拓展了产业发展新模式、企业发展新空间。

“大洪山现象”也是一场思维革命。它启示我们,开辟致富新路,就要坚持以特取胜,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生特,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茶叶经”就是“市场经”

湖北中兴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崔建军

随州虽然是一个产茶小市,但湖北是产茶大省,中国是产茶大国。格局大了,眼界开阔了,原料来源就不是问题;国内茶叶产大于销,市场饱和,但放眼全球,依然有很大市场空间。

“大洪山”茶叶另辟蹊径,通过参加国际性食品展会、在国外设置分支机构、持续广告投放等方式,闯出了一条新路。今天它能在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取得较大的影响力,是基于对打造自主品牌战略的坚持,对产品品质的坚守,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对市场需求的深入调研。

资源固然重要,但市场更重要。在高度细分的市场中,发展农业产业要高度重视贸易渠道,以市场拉动企业产品生产、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勇于、善于运用大数据时代的各种要素,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聚变”。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